Algorand系列二: Algorand共识算法(2017)的设计原理-2

Algorand共识算法逻辑的严谨以及证明的详尽。但是该共识算法达成共识最少需要五轮通信.而通信环境越差,达成共识所需要的时间越长,最终的tps越低。

YOUChain Research

YOUChain 研究团队,成员毕业于国内外顶级名校,有长期的工业界经验。我们持续跟踪的区块链学界和业界的前沿发展,致力于深入区块链本质,推动学术和技术发展。团队诚邀加密、算法、区块链、工程人才加入!

我们讨论了Algorand共识算法的设计原理,它每一轮的共识流程可简短的描述如下:

  • 随机选择一个leader来提议一个新区块;
  • 随机选择节点组成委员会,对leader提议的新区块达成Byzantine共识;委员会成员对达成共识的区块进行数字签名。









三、总结

以上是笔者根据论文内容进行的梳理,尽管 `Algorand'1 和 `Algorand'2 两者在内容表述上有所差异,但原理和总体流程相差无几。本文不对两者的优劣对比作任何评价,毕竟二者所适用的情况有所不同。

看完整篇论文之后,笔者很佩服Algorand共识算法逻辑的严谨以及证明的详尽。然而,笔者觉得,算法过于复杂,不适用于工业应用,尤其是对时间、通信复杂度要求颇高的区块链。

从上文可以看出,该共识算法达成共识最少需要五轮通信,而PBFT是两轮(prepare、commit)。在通信复杂度上,该算法至少是PBFT的两倍以上。YOUChain的测试结果表明,不管共识算法如何优化,通信环境越差,达成共识所需要的时间越长,最终的tps越低。

Algorand于18年4月份更新的共识算法大大简化了共识流程,可以说是基本上看不到之前协议的影子(后面我们会有文章对它进行详细的分析)。但这也充分说明了Algorand团队也意识到该算法在实际应用上的缺陷。不过不能否认,Algorand 2017年的论文是不可多得的佳作,里面的诸多概念和思考方式能给人极大地启发,值得深度研究。

交流群

受限于笔者的学识和能力,文章内容难免有纰漏之处。技术探讨,请添加加微信 kvdoth 备注「YOUChain 技术交流」,进群交流。

公众号

欢迎添加「有令」公众号,了解项目最新进展和技术分享。

时讯财经原创,作者:时讯财经官方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xun.top/?p=1985

0

扫一扫,分享到微信

猜你喜欢

文章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后发表评论

上一篇

十年后,区块链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?

下一篇

凯氏物语:本轮币市暴跌的幕后元凶究竟在哪?

微信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